【Chem Sci】在等網(wǎng)狀超微孔MOF中的逐步氟化提高CO2/N2選擇性
發(fā)布日期:2024-06-11 來源:貝士德儀器
全文速覽
背景介紹
晶體結(jié)構(gòu)
要點(diǎn):如圖1a-c所示,在ab平面上,通過將Zn二聚體與雙齒BDC型配體橋接,構(gòu)建了二維正方形網(wǎng)格。槳輪單元由DABCO分子的氮原子沿c軸連接,從而將平面網(wǎng)絡(luò)擴(kuò)展為三維結(jié)構(gòu)。然而,它們的空間群并不相同,DMOF-1F屬于I4/mcm空間群,而DMOF-2F與DMOF-0F一樣在P4/mmm空間群中結(jié)晶。晶體中,xFBDC (x = 1或2)和tmBDC配體無序共存,取向不同,x = 1時(shí)的二面角為73.70°,x = 2時(shí)的二面角為50.67°(圖1d)。這三種MOF都具有大的3D互連空洞,沿著c軸的一維通道,窗口穿過a和b軸。雖然氟原子略微突出到通道中,但孔隙和窗口的大小差異很小,三種MOF的平均直徑約為0.6 nm。預(yù)計(jì)孔隙中氟原子的表面密度對各種氣體分子的親和力有顯著的效應(yīng),這將在吸附等溫線中表現(xiàn)出來。
PXRD和FT-IR
要點(diǎn):如圖2a所示,三種合成MOF的PXRD譜圖吻合良好,無微量雜質(zhì)峰。利用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(FT-IR)研究了合成的MOF的化學(xué)結(jié)構(gòu)。在圖2b中,749 cm?1處的峰值可歸因于雙核槳輪單元的Zn-O鍵的伸縮振動(dòng)。1619 cm?1處的峰為羧基的伸縮振動(dòng),而1057 cm?1處的峰為DABCO分子中N-C3鍵的不對稱伸縮振動(dòng)。此外,在含氟MOF中,在1227 cm?1 (DMOF-1F)和1184 cm?1 (DMOF-2F)處觀察到C-F的伸縮帶。在室溫~ 600℃的N2氛圍下,用熱重分析儀評價(jià)了所合成的MOF的熱穩(wěn)定性。圖2c展示了相似的熱重曲線,在200℃以下表現(xiàn)出較大的重量損失主要是由于去除了通道和顆粒表面的溶劑分子。在200至300℃之間有一個(gè)平臺期,可能由于去除對苯二甲酸或DABCO分子而失重。
N2吸附
要點(diǎn):如圖3a所示,三種MOF在低壓區(qū)呈現(xiàn)出急劇增加的趨勢(P/P0 < 0.01),表明整個(gè)框架中存在豐富的永久性微孔。隨后,它們在相對壓力0.1-0.8范圍內(nèi)表現(xiàn)出可忽略不計(jì)的N2吸附量,在IUPAC分類中具有典型的i型等溫線。在高壓區(qū)(P/P0 > 0.9), 3條等溫線均略有升高,說明顆粒松散堆積導(dǎo)致顆粒間空隙形成了大孔隙。利用微孔分析(MP)方法計(jì)算的孔徑分布表明,三種MOF具有明顯的超微孔,孔徑約為0.6 nm(圖3b),這與晶體學(xué)數(shù)據(jù)(約0.6 nm)的預(yù)期一致。
氣體吸附
要點(diǎn):圖4a和b分別顯示了在298和273 K下采集的三種MOF的CO2吸附等溫線。在這兩種溫度下,所有MOF在整個(gè)壓力區(qū)域的CO2吸附量都呈逐漸增加的趨勢,且滯后較小,表明物理吸附占主導(dǎo)地位。它們表現(xiàn)出相對較高的CO2吸附量,273 K下CO2吸附量的順序?yàn)?/span>:DMOF-0F (102.1 cm3 g?1,4.55 mmol g?1,20.0 wt%) < DMOF-1F (106.1 cm3 g?1,4.73 mmol g?1,20.8 wt%) < DMOF-2F (107.4 cm3 g?1,4.79 mmol g?1,21.1 wt%)??赡娴葴鼐€表明,所研究的MOF可以在不需要任何額外熱能的情況下釋放吸附的CO2分子,這有利于多孔材料在實(shí)際中的CO2捕獲和再生。如圖4c所示,DMOF-0F的Qst值為17.2 - 25.7 kJ mol?1,DMOF-1F的Qst值為19.1-25.5 kJ mol?1,DMOF-2F的Qst值估計(jì)為20.2-26.7 kJ mol?1,這取決于CO2負(fù)載的程度,這是MOF對CO2吸附的典型范圍。值得注意的是,低于化學(xué)鍵能的Qst值再次表明了物理吸附過程(<40 kJ mol?1),有利于上述CO2氣體的可控釋放。
氣體吸附
要點(diǎn):值得注意的是,為了從燃煤電廠的煙氣中去除二氧化碳(也稱為燃燒后的二氧化碳捕獲),二氧化碳的濃度必須降低到相對于N2的一定水平。因此,有必要探索具有高CO2/N2選擇性的吸附劑,以便在這種條件下有效捕獲CO2。如圖5a-c所示,在273 K時(shí),CO2的吸附量明顯高于N2,根據(jù)初始斜率法估計(jì),DMOF-0F、DMOF-1F和DMOF-2F的CO2/N2選擇性分別為8.4、11.3和14.8(圖5d-f)。雖然DMOF-1F和DMOF-2F涉及CH···F氫鍵,但C-H基團(tuán)位于快速旋轉(zhuǎn)的DABCO配體中,這可能允許xFBDC配體與CO2分子之間有效的CF···C(CO2)相互作用。該研究成功提高了CO2/N2選擇性,主要是通過控制BDC配體中氟原子的數(shù)量,同時(shí)適當(dāng)?shù)乇3侄嗫仔?/span>(0.41 ~ 0.48 cm3 g?1)。因此,本結(jié)果首次證明了氟化超微孔MOFs通過控制氟含量,在顯著水平上控制CO2/N2的選擇性。
選擇性和吸附位點(diǎn)
要點(diǎn):為了證明這三種MOF捕獲微量CO2的能力,使用IAST計(jì)算了它們在大氣濃度(CO2為500 ppm)下的CO2/N2選擇性。如圖6a所示,CO2/N2的選擇性隨氟化作用的不同而變化,并隨壓力的增加而增加。低壓區(qū)(<0.3 bar)的選擇性依次為DMOF-0F (12.4) < DMOF-1F (14.5) < DMOF-2F(21.9),這與初始斜率法得到的結(jié)果一致(圖6b)。DMOF-0F和DMOF-1F之間的差異(2.1)不如DMOF-1F和DMOF-2F之間的差異(7.4)明顯,這與計(jì)算的Qst值一致。假設(shè)在P/P0 = 0.3的溫度下,晶胞內(nèi)每個(gè)1D通道中有4個(gè)CO2分子,對MOF的幾何結(jié)構(gòu)進(jìn)行了優(yōu)化。在DMOF-0F中,tmBDC或DABCO配體與CO2分子之間存在多個(gè)CH···O(CO2)氫鍵相互作用,H···O距離分別為2.88 ? (Site I)、2.89 ? (Site II)、2.94 ? (Site III)、2.97和3.01 ? (Site IV)(圖6c和d)。這種相互作用在負(fù)載CO2的 DMOF-1F框架中被發(fā)現(xiàn),距離為3.02和3.04 ? (Site I), 2.98和2.98 ? (Site II), 2.90和3.00 ? (Site III)(圖6e和f)。此外,DMOF-0F在CO2分子與BDC配體苯環(huán)之間表現(xiàn)出多種π···C(CO2)相互作用,最近的C···C距離為3.45 ? (Site I), 3.60 ? (Site II)和3.53 ? (Site III)。然而,在DMOF-1F的孔隙中,雖然在CO2分子中帶負(fù)電荷的氟原子和帶正電荷的碳原子之間存在庫侖引力,但在氟原子和CO2分子之間沒有明顯的相互作用。在DMOF-2F(圖6g和h)中,孔隙中的CO2分子與氟原子表現(xiàn)出顯著的相互作用,F···C距離為3.33 ?(Site II)。因此,CF···C(CO2)相互作用在DMOF-2F中比DMOF-0F和DMOF-1F具有更高的CO2/N2選擇性中起著關(guān)鍵作用。
總結(jié)與展望
原文鏈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39/d4sc01525h
貝士德 吸附表征 全系列測試方案
測樣、送檢咨詢:楊老師
138 1051 2843(同微信)
【Chem Sci】在等網(wǎng)狀超微孔MOF中的逐步氟化提高CO2/N2選擇性
發(fā)布日期:2024-06-11 來源:貝士德儀器
全文速覽
背景介紹
晶體結(jié)構(gòu)
要點(diǎn):如圖1a-c所示,在ab平面上,通過將Zn二聚體與雙齒BDC型配體橋接,構(gòu)建了二維正方形網(wǎng)格。槳輪單元由DABCO分子的氮原子沿c軸連接,從而將平面網(wǎng)絡(luò)擴(kuò)展為三維結(jié)構(gòu)。然而,它們的空間群并不相同,DMOF-1F屬于I4/mcm空間群,而DMOF-2F與DMOF-0F一樣在P4/mmm空間群中結(jié)晶。晶體中,xFBDC (x = 1或2)和tmBDC配體無序共存,取向不同,x = 1時(shí)的二面角為73.70°,x = 2時(shí)的二面角為50.67°(圖1d)。這三種MOF都具有大的3D互連空洞,沿著c軸的一維通道,窗口穿過a和b軸。雖然氟原子略微突出到通道中,但孔隙和窗口的大小差異很小,三種MOF的平均直徑約為0.6 nm。預(yù)計(jì)孔隙中氟原子的表面密度對各種氣體分子的親和力有顯著的效應(yīng),這將在吸附等溫線中表現(xiàn)出來。
PXRD和FT-IR
要點(diǎn):如圖2a所示,三種合成MOF的PXRD譜圖吻合良好,無微量雜質(zhì)峰。利用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(FT-IR)研究了合成的MOF的化學(xué)結(jié)構(gòu)。在圖2b中,749 cm?1處的峰值可歸因于雙核槳輪單元的Zn-O鍵的伸縮振動(dòng)。1619 cm?1處的峰為羧基的伸縮振動(dòng),而1057 cm?1處的峰為DABCO分子中N-C3鍵的不對稱伸縮振動(dòng)。此外,在含氟MOF中,在1227 cm?1 (DMOF-1F)和1184 cm?1 (DMOF-2F)處觀察到C-F的伸縮帶。在室溫~ 600℃的N2氛圍下,用熱重分析儀評價(jià)了所合成的MOF的熱穩(wěn)定性。圖2c展示了相似的熱重曲線,在200℃以下表現(xiàn)出較大的重量損失主要是由于去除了通道和顆粒表面的溶劑分子。在200至300℃之間有一個(gè)平臺期,可能由于去除對苯二甲酸或DABCO分子而失重。
N2吸附
要點(diǎn):如圖3a所示,三種MOF在低壓區(qū)呈現(xiàn)出急劇增加的趨勢(P/P0 < 0.01),表明整個(gè)框架中存在豐富的永久性微孔。隨后,它們在相對壓力0.1-0.8范圍內(nèi)表現(xiàn)出可忽略不計(jì)的N2吸附量,在IUPAC分類中具有典型的i型等溫線。在高壓區(qū)(P/P0 > 0.9), 3條等溫線均略有升高,說明顆粒松散堆積導(dǎo)致顆粒間空隙形成了大孔隙。利用微孔分析(MP)方法計(jì)算的孔徑分布表明,三種MOF具有明顯的超微孔,孔徑約為0.6 nm(圖3b),這與晶體學(xué)數(shù)據(jù)(約0.6 nm)的預(yù)期一致。
氣體吸附
要點(diǎn):圖4a和b分別顯示了在298和273 K下采集的三種MOF的CO2吸附等溫線。在這兩種溫度下,所有MOF在整個(gè)壓力區(qū)域的CO2吸附量都呈逐漸增加的趨勢,且滯后較小,表明物理吸附占主導(dǎo)地位。它們表現(xiàn)出相對較高的CO2吸附量,273 K下CO2吸附量的順序?yàn)?/span>:DMOF-0F (102.1 cm3 g?1,4.55 mmol g?1,20.0 wt%) < DMOF-1F (106.1 cm3 g?1,4.73 mmol g?1,20.8 wt%) < DMOF-2F (107.4 cm3 g?1,4.79 mmol g?1,21.1 wt%)??赡娴葴鼐€表明,所研究的MOF可以在不需要任何額外熱能的情況下釋放吸附的CO2分子,這有利于多孔材料在實(shí)際中的CO2捕獲和再生。如圖4c所示,DMOF-0F的Qst值為17.2 - 25.7 kJ mol?1,DMOF-1F的Qst值為19.1-25.5 kJ mol?1,DMOF-2F的Qst值估計(jì)為20.2-26.7 kJ mol?1,這取決于CO2負(fù)載的程度,這是MOF對CO2吸附的典型范圍。值得注意的是,低于化學(xué)鍵能的Qst值再次表明了物理吸附過程(<40 kJ mol?1),有利于上述CO2氣體的可控釋放。
氣體吸附
要點(diǎn):值得注意的是,為了從燃煤電廠的煙氣中去除二氧化碳(也稱為燃燒后的二氧化碳捕獲),二氧化碳的濃度必須降低到相對于N2的一定水平。因此,有必要探索具有高CO2/N2選擇性的吸附劑,以便在這種條件下有效捕獲CO2。如圖5a-c所示,在273 K時(shí),CO2的吸附量明顯高于N2,根據(jù)初始斜率法估計(jì),DMOF-0F、DMOF-1F和DMOF-2F的CO2/N2選擇性分別為8.4、11.3和14.8(圖5d-f)。雖然DMOF-1F和DMOF-2F涉及CH···F氫鍵,但C-H基團(tuán)位于快速旋轉(zhuǎn)的DABCO配體中,這可能允許xFBDC配體與CO2分子之間有效的CF···C(CO2)相互作用。該研究成功提高了CO2/N2選擇性,主要是通過控制BDC配體中氟原子的數(shù)量,同時(shí)適當(dāng)?shù)乇3侄嗫仔?/span>(0.41 ~ 0.48 cm3 g?1)。因此,本結(jié)果首次證明了氟化超微孔MOFs通過控制氟含量,在顯著水平上控制CO2/N2的選擇性。
選擇性和吸附位點(diǎn)
要點(diǎn):為了證明這三種MOF捕獲微量CO2的能力,使用IAST計(jì)算了它們在大氣濃度(CO2為500 ppm)下的CO2/N2選擇性。如圖6a所示,CO2/N2的選擇性隨氟化作用的不同而變化,并隨壓力的增加而增加。低壓區(qū)(<0.3 bar)的選擇性依次為DMOF-0F (12.4) < DMOF-1F (14.5) < DMOF-2F(21.9),這與初始斜率法得到的結(jié)果一致(圖6b)。DMOF-0F和DMOF-1F之間的差異(2.1)不如DMOF-1F和DMOF-2F之間的差異(7.4)明顯,這與計(jì)算的Qst值一致。假設(shè)在P/P0 = 0.3的溫度下,晶胞內(nèi)每個(gè)1D通道中有4個(gè)CO2分子,對MOF的幾何結(jié)構(gòu)進(jìn)行了優(yōu)化。在DMOF-0F中,tmBDC或DABCO配體與CO2分子之間存在多個(gè)CH···O(CO2)氫鍵相互作用,H···O距離分別為2.88 ? (Site I)、2.89 ? (Site II)、2.94 ? (Site III)、2.97和3.01 ? (Site IV)(圖6c和d)。這種相互作用在負(fù)載CO2的 DMOF-1F框架中被發(fā)現(xiàn),距離為3.02和3.04 ? (Site I), 2.98和2.98 ? (Site II), 2.90和3.00 ? (Site III)(圖6e和f)。此外,DMOF-0F在CO2分子與BDC配體苯環(huán)之間表現(xiàn)出多種π···C(CO2)相互作用,最近的C···C距離為3.45 ? (Site I), 3.60 ? (Site II)和3.53 ? (Site III)。然而,在DMOF-1F的孔隙中,雖然在CO2分子中帶負(fù)電荷的氟原子和帶正電荷的碳原子之間存在庫侖引力,但在氟原子和CO2分子之間沒有明顯的相互作用。在DMOF-2F(圖6g和h)中,孔隙中的CO2分子與氟原子表現(xiàn)出顯著的相互作用,F···C距離為3.33 ?(Site II)。因此,CF···C(CO2)相互作用在DMOF-2F中比DMOF-0F和DMOF-1F具有更高的CO2/N2選擇性中起著關(guān)鍵作用。
總結(jié)與展望
原文鏈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39/d4sc01525h
貝士德 吸附表征 全系列測試方案
測樣、送檢咨詢:楊老師
138 1051 2843(同微信)